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公益 > 正文

有家的孤儿:于淑香和她的孩子们(4)

改口

照顾孤儿,和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更不容易。崔澜馨称,福利院送来的孩子尽管智力正常,但多是病残孤儿,患先心病、瘫痪、大小便失禁、肢体残疾等病症。需要特别照顾。

于淑香到现在还记得刚开始照顾三个孤儿时的经历。

“三个孩子都大小便失禁,从早到晚换尿布,一天能攒一大桶,到处都是臭味,说心里话,这不是我的孩子,我有不情愿的时候。”

除了换尿布,于淑香最怕孩子们哭闹。当孩子们哭声此起彼伏的时候,于淑香心里急,“他们喊我爸爸妈妈啊,我要对得住这个称呼,我得全身心爱孩子,他们哭,是因为他们生病难受,我不能嫌弃。”

于是,她和丈夫一点点摸清孩子们的脾气。给孩子吃什么药,怎么哄,哪个孩子最淘气,都要门儿清。

和于淑香一样,桓青香一家也经受着孩子们带来的各种考验。在桓青香看来,最大的考验有时候来自“残酷的社会”。

桓青香的论断并非没有依据。有时候天儿好,桓青香及老公刘峰会推着四五个孩子出门遛弯,在公园或广场,遛弯的人看到夫妇俩推着抱着一堆孩子,眼珠瞪得格外大。

刘峰称,遛弯时,有人实在忍不住,就问他,“你们家咋那么多孩子呢……你们俩身体咋这么好呢……你们是不是近亲(结婚)啊。”

刚开始,刘峰还想解释一下,可“越解释越糊涂”,于是干脆不说了。

此后,但凡遇到“你俩是否近亲”的话题,刘峰总迎上去,说,“是,是近亲”。

“这咋解释呢,一说,话就长了。”桓青香说。

忍受着嘲讽,桓青香夫妇一直默默地“努力做一个称职的爸妈”。这一点,孩子们能用行动来感知。

桓青香记得,小家刚成立之初,夫妻俩最大的挑战是,想让党文明亲口叫他们一声爸妈。

一个月,两个月,党文明并不情愿。

2010年11月,党文明去医院做手术,医院里,他打电话给桓青香。当时桓青香拿着听筒,焦急地听孩子的病情。

“喂,是,妈妈吗?”党文明在电话里改口了。

“啊——呀,我是妈妈。” 桓青香像吃了蜜一样。这让桓青香特别欣慰,“再固执的孩子,只要好好对他,总会有回报的,但你当他们的爸妈,不能图回报。”

照顾孩子的日子显得平静而又充实。渐渐地,桓青香发现,像他这样的“家庭”在小区越来越多了。

崔澜馨称,“给孤儿一个家”(教育寄宿家庭模式)这是春苗基金会的一个重要项目。“针对3岁以下的孤儿,我们设置了‘小婴儿之家’,护工全天候照顾孩子;但是3岁以上的孩子有心理和情感需要,为融入社会打基础,于是我们设置了教育寄宿家庭模式,设置了学习中心……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社会中生活,为走进真正的家庭做准备。”

崔澜馨介绍,截至目前,在顺义一小区共设置6个家庭,每个家庭所聘用的爸爸妈妈养4-6个孩子。“我们每月支付爸爸妈妈共2600元补助……孩子吃喝拉撒租房等等由基金会承担……为了更接近现实生活,我们鼓励爸爸妈妈中的一人外出工作,但不能长期离家,要让孩子从小知道父母的角色,要赚钱养家,用劳动创造价值是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