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教育 > 正文

哈佛“真”校训背后的教育理念

  关于哈佛大学的校训在中国互联网上盛传已久,比如“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近日,哈佛大学图书馆官方网站惊现留言:传说中的哈佛大学校训都是假的,在哈佛墙上看不到所谓的校训,所谓校训都是编造的。

  流行一时的“哈佛图书馆校训”被证伪之后,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探讨并反思对“假”校训的追捧所反映出来的中国教育的问题。其实,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都需要箴言、格言或者名言警句,以起到励志的作用,这一点不仅中外皆然,古今也都是如此。中国自古就有孔圣人的警句,且流传至今;美国建国时间短,但在美国建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笔下,《穷人理查德的年鉴》(PoorRichard’sAlmanac)可以说就是一部名人警句之书。当然,中美之间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学校中,我们喜欢把名人名言贴在墙上,而笔者在美国布朗大学(BrownUniversity)时,在学校图书馆中,从未见到过有类似的箴言悬挂于墙壁之上。而且,笔者也数次到哈佛查资料,先后到过威德纳(Widener)图书馆、拉蒙特(Lamont)本科生图书馆等,并未发现有什么名言、警句悬挂于墙上。

  但是,如果仔细看看这些在网络上流传的哈佛“校训”,如“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不过都是在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努力的现实做法而已。而这,与美国顶尖大学的真校训背后所透露出来的教育理念,差距甚大。

  美国有八大常春藤盟校。除了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外,其余高校的校训均为拉丁文。我们都知道,哈佛大学的校训为“Veritas”,即“真理”。我所在的布朗大学的校训是“InDeoSperamus”(英文为“InGodWe Hope”),即“我们寄希望于上帝”。而其它几所学校的校训分别为:耶鲁大学“LuxetVeritas”,即“光明与真理”(Lightand Truth);宾夕法尼亚大学“Legessine moribus vanae”,意即“没有道德,法律一无用处”(Lawswithout morals are in vain);普林斯顿大学“DeiSvb Numine Viget”,意指“她在上帝的权能下繁荣”(UnderGod's power she flourishes);哥伦比亚大学"In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即"在你的光明中看到光明"(InThylight shall we see light);达特茅斯学院"Voxclamantis in deserto",语出圣经,意为"在旷野呼喊的声音"(A voice crying out in the wilderness);而康奈尔大学建校于19世纪中叶,比其它七所盟校相对较晚,只有英文校训"I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即"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  由此不难看出,美国常春藤盟校的校训可以说是致力于终极的人文关怀,鼓励学生追求的是真理、道德、信仰等终极目标。

  数百年来,正是这些真理、道德与信仰,在精神上和实践中引导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追求真理,学习真知。虽然这些词汇看上去很抽象,但其目标却并不抽象、宏大和遥远。在教育过程和教学实践中,这些大学秉着以学生为本的研究型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研究兴趣,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探寻真知,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美国的研讨课上,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能侃侃而谈,他们不仅见解独到,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并最终有能力写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课堂论文。也恰恰是因为以终极的人文关怀为目标,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支撑,哈佛大学等常春藤盟校才能引领美国高等教育以及世界高等教育的新潮流。

  其实,国内各大高校特别是顶尖高校也都有自己极富特色的校训。就现实而言,我国高校应该不需要再借哈佛的假校训来鼓励学生了。如何从理念与制度上引导学生坚持、并一步步接近与实现我们校训中的目标,倒是值得教育界进一步思考的大问题。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

learning.sohu.com false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4/01-14/5735204.shtml report 2103 关于哈佛大学的校训在中国互联网上盛传已久,比如“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近日,哈佛大学图书馆官
(责任编辑:徐瑞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