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科技 > 正文

“南水”为何要北调?

  2030年中线主要城市缺水128亿立方米

  作为南水北调受水区,黄淮海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匹配。该流域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人口4.4亿,国内生产总值、耕地、粮食产量均占全国的1/3以上,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14。

  严重的缺水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华北平原已累计超采地下水1200亿立方米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地下水漏斗区。海河流域水源枯竭、水质恶化,大部分河道已成为季节性或常年无水的河道。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海河流域天然湖泊湿地占平原面积的比例已从过去的10%减少到不足1%。

  《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预测,在充分考虑节水治污的前提下,中线工程受水区主要城市2030年的缺水量为128亿立方米。

  调水是在节水、治污、挖潜基础上的必然选择

  华北地区属于资源性缺水,即使充分发挥节水、治污、挖潜的可能性,也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必须实行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的调水规模充分考虑了科技对节水的促进作用。目前京津等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已降到20立方米以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进一步节水的潜力有限。天津等地探索海水淡化,但受能耗、成本、水质等因素制约,不足以从根本上缓解北方地区缺水局面。

  南多北少降水格局未改变

  有人说,近几年部分地区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南水北调是否没有必要了。

  专家表示,从总体看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气候格局并没有改变。气候变化时间尺度大,原因极为复杂,不要说年代际(十年至数十年周期)变化,即使是年际变化,现在的预测能力也非常有限。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国雄表示,目前所谓的“南旱北涝”反映的是降水量与正常年的偏差,这个量毕竟是不大的,从整个气候格局来看,南水北调工程是合理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认为,近年来海河流域降水有增多趋势,但降水产生的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加之华北平原地下水严重超采、河流干涸,增加的少量降水只是杯水车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