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专家:金针菇冰箱内逆生长有科学解释

原标题:金针菇冰箱里暴长是打了激素?河虾煮熟头变绿是有孔雀石绿?


■微博上流传的"逆生长"金针菇和绿头河虾的图。


先别啥事儿都往食品安全上想嘛,听科学家讲述另一种可能性……

这两天,微博上的吃货们不断转载着两张疑似暴露食品安全问题的图片:一包被遗忘在冰箱里的金针菇“逆境求生”,顶破保鲜膜华丽丽长高数厘米,被一些媒体官微冠以“一张图告诉你金针菇打了多少激素”的标题;一碟烧熟的河虾头部发绿,发图人郁闷表示“吓得果断扔了”。网友们纷纷惊恐评论:你还敢吃金针菇/河虾吗?

不过,科学家们对于这些诡异现象却有别的想法。广东省食用菌协会专家组组长李泰辉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来好都对记者表示,严谨来说,这图片上的金针菇和河虾有没有问题,都是要经过专业检测才可以得知,但是,在他们的专业认知范畴内,的确存在所谓的金针菇逆天生长、河虾脑壳变绿的合理科学解释。

■事件始末

科普一出 原博删帖

记者看到,“金针菇放冰箱里竟自行生长”和“煮熟河虾头部变绿引网友震惊”都先后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

一开始,网友们的跟帖也大同小异:“太恶心了!再也不吃金针菇/河虾了!”“现在的毒食品真是花样百出啊!”

不过,上微博的专业人士也很快展开了科普。科普网站果壳网援引身份说明为“植物分子生物学在读博士”的网友“@fengfeixue0219”的解释认为,金针菇本身耐冷,在黑暗、潮湿环境中容易生长,冰箱恰好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图中的金针菇也带有部分培养基成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金针菇在收获之后仍可以生长。单凭这一点不能说明培养时使用了生长调节剂(激素)。

对于绿头虾,网友“@冰寒”也发布了身份为水科院某所科研处副处长、博士的同学的专业意见,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科普帖指出,“根据绿色区域,考虑虾的解剖特点,认为不可能是孔雀石绿,而是某种藻类”。

记者注意到,截至昨日,发布原始消息与图片的两名网友都已经删除了博文。然而,只保留了图片与质疑文字、没有科普意见的博文仍在微博上大量流传。不过,后来留言评论的网友有相当一部分承担起“义务科普”的责任,表示真相不一定如博文说的那样可怕。

■本地连线

科学家眼里的“逆天金针菇”

这菇质量好啊,生长能力强

对于“逆天生长”的金针菇,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食用菌协会专家组组长李泰辉教授对记者表示,他基本同意果壳网的说法:“金针菇的确是低温菌种,虽然培养过程中温度多有波动,但要长得好的话,培育过程中温度有时需要调低至三四摄氏度。”

“广东市面上卖的金针菇基本已经切掉了培养基,但根部还是有储存营养的,足以支持菌种继续生长。”李泰辉教授认为,“打激素”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因为激素也不便宜,“成本会很高”,二是金针菇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严格,乱添加东西搞不好就死了,“那人家要亏本的”。

李泰辉教授介绍说,消费者在购买金针菇的时候,只要金针菇不变色,不出现异味,并充分煮熟,那基本都是安全的。

“那位买了在冰箱里生长的金针菇的消费者,如果闻一闻没怪味,看一看没变色,只要没超出厂家标明的保质期,那这菇还能吃。”他还笑称,这金针菇如此“神勇”,反而可能说明了它质量好,“生长能力强”。

科学家眼里的绿头虾

可能是虾青素,孔雀石绿不是绿色的

对于绿头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来好表示,相比较“藻类说”,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他会倾向于那更可能是虾壳内的虾青素。

对于网友怀疑的“孔雀石绿说”,李来好的语气有点郁闷:“孔雀石绿可不是绿色的啊……这种溶于水的物质冲冲水就没了,怎么还会残留在虾头里?要是孔雀石绿是绿色的,那不一眼就能看出来了,我们还费这么大劲去检测它干什么?”

他透露,自己从业过程中有遇见过虾头变黑、变绿的情况,“变黑可能是多酚氧化酶所致,变绿则一般是虾青素的作用,后者的情况一般会出现在淡水虾上”。李来好说,如果是上述这两种情况,那么都是安全的,消费者可以放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