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中国梦”居首位

第1页 :
光明日报理论部学术月刊编辑部书报资料中心

  编者按

  年度十大学术热点既可谓一年来学术研究的纪录,也是对现实社会焦点问题、深层问题的折射。201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由光明日报理论部与学术月刊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主办,经过学界推荐、文献调研、学者研讨、专家评议、投票确定等程序,现已评选出来,今予公布,以飨读者。

  热点 1:民族复兴与中国梦研究

  入选理由

  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提出一年就吸引了多学科的共同关注,学界围绕以下几个层面展开了理论建构:1.中国梦提出的意义和背景。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高度评价了中国梦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从纵向来说,中国梦与近代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是紧密相连的。许多学者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来阐释中国梦的历史传承,强调了改革开放前30年创造的财富和积累的经验为国家改革开放后的爆发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的许多有益思想是当今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应该加以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从横向上来说,比较分析了中国梦与其他大国梦在价值理念和发展目标上的区别,强调了中国梦的世界意义。2.中国梦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解。围绕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学者们对中国梦的内涵作了多维度考察,从不同侧面剖析了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的深刻内涵和有机联系。3.中国梦的理论框架。在宏观层面,集中探讨了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梦的根本方向和价值指标,中国梦的表述实现了话语体系的转换。在具体层面,将中国梦与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相结合,落实中国梦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方面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4.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要想把中国梦变为现实,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清醒面对一系列挑战。学者们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的实现、三个自信与中国梦的实现、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实现、实干兴邦与中国梦的实现等多个维度探讨了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专家点评

  目前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待深入和拓展:一是进行多维度、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如从历史、现实与未来,国家、民族、社会与个人,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与国内等不同视阈进行学术研讨;二是继续深入研究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现实依据和重大意义,中国梦的本质属性、基本内涵、价值诉求、目标要求和现实路径;三是加强对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思想的学术史研究,夯实民族复兴与中国梦研究的学术根基,彰显本研究应有的学术价值。

  (点评人王顺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热点 2:马克思主义与分配正义

  入选理由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收入分配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日趋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学界的反思与探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并实现分配正义,成为一个时代课题。有关讨论近年来持续升温,到2013年成为一个热点。围绕马克思主义与分配正义问题的探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理层面,学界关心的是马克思主义究竟讲不讲公平正义问题,以及所讲的能否用于探讨和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否定论者认为马克思在构建历史唯物主义时消解了正义观念,相反的观点则认为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正义要求持明确肯定态度,由此形成了争论。2.深度挖掘马克思的理论资源,探讨分配不正义现象存在的社会根源。3.探讨分配正义的实现,指出实现正义分配的根本途径在于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正义分配原则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4.比较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西方自由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异同,并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反观其理论得失,拓展应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资源。

  专家点评

  从2013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虽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还有一些深层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例如,分配正义所讲的“正义”是一种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分歧。再如,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能否直接用它来解释当前中国存在的分配不公问题?如若不能,那能否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资源建构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分配正义理论?再有,自罗尔斯的《正义论》问世以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提出了许多基于“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他们的理论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分配有无借鉴意义?这些深层问题的解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点评人段忠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热点 3: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性战略研究

  入选理由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启幕。一年来专家学者围绕这项重大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1.梳理和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的历史成就,揭示改革是中国最大红利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2.深入探析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清晰界定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3.沿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条改革主线,破解和消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4.寻找和开拓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5.研究构建可持续的改革动力机制和新的利益调整机制,有效凝聚社会各阶层的共识,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等等。

  专家点评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战略研究作为2013年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热点。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性战略问题对于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性战略问题涉及范围较广泛,从经济学研究涉及的文献来看,除涉及宏观经济问题外,还涉及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人口与劳动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等多个领域的改革。最后,到目前为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实践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同观点的争论,还需要通过今后深入的讨论和调查研究来逐步达成基本共识。

  (点评人左学金,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热点 4:大数据国家战略研究

  入选理由

  从学术界层面来看,2013年学者对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认识更加深刻,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考量,围绕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展开了一系列研究:1.制定大数据国家战略的意义。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将会影响国家的方方面面。2.大数据国家战略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构建大数据研究平台、大数据良性生态环境、大数据产业链等。3.确定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点。应该通过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明确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推动和改善与大数据相关的收集、储存和分析工具及技术,并在公共服务领域,如安防、医疗、卫生、教育等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运作效率。4.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战略。大数据安全问题既包括上至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下至数据库、企业以及个人等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也包括来自法律、政策、标准、技术等层面对于安全的研究。同时,海量数据的汇集无疑加大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因此,应该从政府层面制定完善的法律条文,从行业层面制定严苛的行业规则,从技术层面保证信息安全,也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专家点评

  大数据国家战略成为年度学术界热点议题,反映了信息时代大数据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首先,大数据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目前,信息产业发达国家,如美、英、德、日等国已经将大数据提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大数据领域的竞争,事关国家安全和未来。其次,大数据已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层面的竞争力将集中体现为一国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以及解释、运用的能力,数字主权将是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又一个大国博弈的空间。第三,大数据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大数据的出现,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深刻的商业变革。在商业模式上,对商业竞争的参与者来说,大数据意味着令人振奋的业务与服务创新机会。目前,百度、谷歌、阿里巴巴等公司正在积极研究如何利用大数据开发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探索对于推动信息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点评人卢小宾,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

1
learning.sohu.com false 光明网 http://news.gmw.cn/2014-01/15/content_10119022.htm report 9488 光明日报理论部学术月刊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者按年度十大学术热点既可谓一年来学术研究的纪录,也是对现实社会焦点问题、深层问题的折射。2013年度“中国
(责任编辑:王燕)


相关文章